10年專業(yè)筆譯品牌?
10年數(shù)萬場口譯
專業(yè)留學(xué)移民翻譯
多語言網(wǎng)站翻譯
89種語言服務(wù)
一、文化缺省及其原因
不同國家的人擁有不同的本國或本民族的文化背景是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王東風(fēng)認為文化缺省即共同存在于作者和目標讀者間的相關(guān)文化背景知識的缺省。從交流的角度看缺省是為了增加交流的效率,因為交談的雙方都理解被缺省的部分。但如果交流的雙方或作者與譯文讀者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風(fēng)俗習(xí)慣或地理環(huán)境,對于原文讀者來說理所當然的內(nèi)容對譯文讀者來說卻可能無法理解,這就造成了文化因素的缺失。例如,當中國人提及松、竹、梅,它們的意象及所代表的含義對中國人來說不言而喻。這三種植物在中國被譽為“歲寒三友”,雖然生長于惡劣的環(huán)境中但仍不畏嚴寒,分別象征堅韌、挺拔、不屈的品格。但外國人卻無法了解它們背后所蘊含的情感,在他們看來只是三種簡單的植物。造成文化因素缺失的原因多種多樣。首先是“譯者本身的語言和文化素養(yǎng)不足造成的文化缺失。”譯者是溝通、轉(zhuǎn)換兩種語言的媒介,如果譯者本身在語言功底方面有所欠缺,在翻譯的過程中不能理解隱含在文字之中的意義及文化意象,會導(dǎo)致文化因素的缺失。第二個造成文化缺失的原因是意譯。因為意譯只注重原文大意的表達,而對原文的形式、細節(jié)并不做過多考慮,這一過程會造成很多文化意象的流失。文化缺失的第三個原因是由一種翻譯策略――歸化造成的。因為歸化是以目標讀者為中心,直接將原文中晦澀難懂的部分用譯者所熟悉的文化或內(nèi)容取代。基于以上原因翻譯的過程中存在文化缺失。
二、文化缺失的補償策略
翻譯是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人相互溝通的手段。為了傳播原文化,在翻譯的過程中不能簡單地將文化因素省略。“當代著名翻譯理論家奈達(Eugene Nida)曾說過:‘Inany translation there will be a type of loss of semanticcontent.but the process should’be designed as t0 keepthis to a minimum’”因此在翻譯過程中應(yīng)該使用一些策略去補償缺失的文化因素。
第一種方法是直譯。劉重德指出:“簡單地說直譯即不改變原始文字或句子;嚴格來說它試圖保持句子原有的形式。”直譯廣泛應(yīng)用于翻譯中。一些英語詞匯可以直接翻譯成漢語,如hot dog的譯文“熱狗”就被廣泛接受。一些漢語短語或習(xí)語也可直譯為英語,如傳統(tǒng)的中國食物“春卷”就被譯成spring roll而被外國人所熟知。再如俗語“三天打漁,兩天曬網(wǎng)”,我們可以將其譯為One day fish and two days to dryone’s net.這里要指出不同的語言可能會有不同的文化意象,這時要特別注意。
第二種補償策略是在直譯的基礎(chǔ)上加注解。將原語中的意象直接譯為目的語時,其在原語文化中的特殊含義有時不能被譯文讀者所理解,此時可以通過加注解決這一問題。注解有文內(nèi)注和腳注兩種。前者緊跟在被解釋的詞語之后確保讀者能馬上清楚所看到的詞語含義,后者通常位于頁面的底部,不影響文章的連貫性。加注還可以分為音譯加注和直譯加注。音譯加注通常出現(xiàn)在名稱、地點或術(shù)語的翻譯之后。如將“秦始皇”譯成Qinshi-h(huán)uang,the first Chinese Emperor,200B.C.(who united China)。翻譯中有很多直譯加注解的例子。《紅樓夢》里有這樣一句話:“難道這也是癡丫頭,也像顰兒來葬花不成?”他又暗自笑道:“若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了,不但不為奇,而且更為可厭。”楊憲益和戴乃迭譯成:“Can this be another absurd maid to bury flowerslike Taiyu?”He wondered in some amusement.“Ifs0,she’s Tung Shih imitating Hsi Shih,which is notoriginal but rather tiresome.”(Hsi Shih was a famous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h.Tung Shih wasall ugly girl who tried t0 imitate her ways.)”注解使譯文讀者知曉東施效顰這四個字的含義,同時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有了初步了解。注解不但傳遞文化信息,同時還再現(xiàn)了原文的美學(xué)價值。
第三種補償策略是增譯,即補譯出原文不存在的對原文讀者來說顯而易見對譯文讀者來說卻很陌生的意義。It wasFriday and soon they’d go out and get drunk.這句話如果我們直接譯成“星期五到了,他們馬上就會出去喝得酩酊大醉”,讀者會問周五跟喝酒有什么關(guān)系呢?但在英國,星期五是發(fā)薪的日子,我們將此信息加入譯文“星期五發(fā)薪日到了,他們馬上就會出去喝得酩酊大醉”,讀者在讀譯文的時候就不會有理解的障礙。
在翻譯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各種策略補償文化因素的缺失,但譯者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選擇適當?shù)姆椒ǎ⒎敲糠N方法都適用于任何情形。譯者的工作不僅僅是語言的轉(zhuǎn)換,更重要的是將語言轉(zhuǎn)化成譯文讀者可以接受的形式,否則譯文就稱不上的是成功的譯文。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文化因素并選擇適當?shù)姆椒▽ξ幕蛩氐娜笔нM行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