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專業筆譯品牌?
10年數萬場口譯
專業留學移民翻譯
多語言網站翻譯
89種語言服務
英語外其他語種的引人及破碎的英語的使用使得湯亭亭和譚恩美的文化翻譯文本對英語單語讀者而言具有很強的挑戰性,對他們的閱讀構成了障礙,使得他們無法輕易把握作品之內涵。如果我們考慮到東方學家的工作正是通過把東方變為易于掌握的知識而幫助了殖民者君臨、控制東方的話,那么湯、譚文本所蘊含的對于殖民權威質疑與挑戰的力量就不言而喻了。此外。兩者的文化翻譯使文本內的語言呈一種混雜狀態。正如殖民地的混雜包含著顛覆帝國主義的因素一樣,翻譯語言的混雜也內在地包含著顛覆總體性的因素。這種語言餛雜的狀況使主流的英語單語讀者意識到自己的語言也存在摻雜異質成分的可能性,甚至可以使他們在自己的語言中迷失。
這樣一來.英語的中心地位就得到了沖擊其霸權統治也得到了削弱。而一旦語言的混雜性得以昭示,則其文化的內在同質性、文化身份的純粹單一性也就成了本質主義觀所虛構的另一個神話。巴巴也強調了翻譯的這一重要作用:“現在我們開始明白為何那些流離失所、撿拾垃圾的散居族裔……的翻譯/誤譯〔(mis) translation〕對后帝國的(postimperial )西方構成了威脅,這是因為此種翻譯不斷地提醒西方注意到其母語的雜合性及其民族空間的異質性。
我們認為,湯、譚的翻譯策略既是對美國主流文化本質主義、霸權主義身份觀的質疑與挑戰,又可能會對美國主流文化的身份建構產生積極的影響:使美國公眾認識到本質主義身份觀的虛幻性,認可文化身份的雜合性及流變性,從而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去對待文化之間的差異,以更加寬容的方式去接納異文化對自身文化的影響與改變。此外,這種翻譯策略造成的文本解讀的困難會促使有心的讀者主動去尋找相關的語言、文化資料。閱讀的過程也因而成為一個翻譯的過程,讀者在將這些棍雜的語言“二度翻譯”為自己能夠理解的“標準英語”的過程中獲取了有關異文化的知識,加深了對異文化的了解,從而使自己的文化體驗更為豐富,身份構成漸趨雜合。
這種“雜”指的是“‘中’中有‘美’、美中有中也雜、美也雜,是“對純種世系血源與純種文化傳承的否定論”。湯亭亭曾經這樣描述自己對身份的探索:“我不想抹去自己所有的中國特性而成為美國人,也不想堅持做中國人而永不加人周圍奇妙的美國世界。所以對我而言必須有一種方法讓我擁有全部,萬事皆可,而不是毀掉自身的一部分或是否認部分現實……我現在明白了可以有一種混合物,下一步就是—音樂中怎么稱呼來著對,是‘融合’(fusion)她所說的“融合”就是我們這里所講的“雜合”。美國華裔學者王靈智(Ling-chi Wang)也指出,“華裔美國人的身份既不是從美國,也不是從中國轉換而來,而是植根于華裔美國經驗的一種新的身份。而所謂的“華裔美國經驗”其實就是一種新的雜合性文化—“第三文化”(the thirdculture).。這一文化在中、美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產生,雖然與這兩種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又與其有著顯著的區別。
該文化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混合、融合、雜合的,在漫長歲月中逐漸形成的不純文化形式美國華裔植根于這種雜合文化的雜合身份沖擊了本質主義的文化身份觀,體現了后現代、后殖民時期異質文化間的張力。巴巴對雜合的文化身份給予了積極的肯定。
相關新聞: